磷丙泊酚钠(fospropofol disodium)于2008年12 月12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Luse- dra。该药是由美国Eisai公司研发,临床上用作成年患者进行诊断或治疗操作过程的镇静催眠剂,该药为静脉注射剂。磷丙泊酚钠的中文化学名称:磷酸2, 6-二异丙基苯氧甲基单酯二钠盐;英文化学名称: phosphoric acid2, 6-diisop ropylphe- noxymethylmonoester disodium salt;分子式: C<SUB>13</SUB>H<SUB>19</SUB>Na<SUB>2</SUB>O<SUB>5</SUB>P;相对分子质量: 332.24; CAS登记号: 258516-87-9。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文献报道了磷丙泊酚钠的合成路线:以2, 6-二异丙基苯酚为原料,与氯甲基甲硫醚反应进行甲硫甲基化, 再经磺酰氯氯化后得到中间体O-(氯甲基)-2, 6-二异丙基苯酚;该中间体与二苄基磷酸银缩合得到磷酸三酯,最后经氢化还原、脱保护,再经碳酸钠溶液中和,得到磷丙泊酚钠。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文献报道了另外一种合成方法: 2, 6-二异丙基苯酚与氯溴甲烷在THF中反应得到中间体O-(氯甲基)-2, 6-二异丙基苯酚后,与磷酸缩合,再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得到目标化合物磷酸单酯二钠盐。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磷丙泊酚钠是丙泊酚的一种水溶性的前体药物, 该前药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被内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代谢产生活性药物丙泊酚,其在大脑组织内迅速达到平衡,从而发挥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Ⅰ期临床研究表明,活性代谢产物丙泊酚相比脂肪乳剂的丙泊酚可诱导产生更强效的麻醉作用。II期临床研究显示,活性代谢产物丙泊酚可有效地维持结肠镜检查术患者的镇静作用,而III期研究主要针对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和小手术的患者,评价其镇静作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小鼠模型中由前药中释放的丙泊酚相对于已上市的丙泊酚有较长的消除半衰期、较大的分布容积和较高的血浆清除率,而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清除半衰期则相对较短。磷丙泊酚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感觉异常、搔痒症,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有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相比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而言,当磷丙泊酚钠与其他心肌功能抑制剂(如地西泮)或麻醉性镇痛药共同给药时,可能会产生其他心肌抑制效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指标,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磷丙泊酚钠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保护,与其相关的专利主要有加拿大专利: CA 2339834、CA 2635496; 世界专利: WO 2007/059019、WO 2000/8033、WO 2003/059255; 欧洲专利: EP 1951248、EP 1102776;澳大利亚专利: AU 2006 /315610; 美国专利: US 6204257和日本专利: JP 2005/514431。这些专利对磷丙泊酚钠的合成方法和治疗用途均进行了保护。FDA建议将磷丙泊酚钠列为管制药物,而其最终结论将由美国药品执行管理局(DEA)进行裁决。</SPA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