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4>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目前循证证据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2009年6月26日,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新版说明书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的批准,与旧版说明书相比,拥有了更广泛的冠心病适应证,除了原有的高血压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还增加了确诊和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以及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新适应证是SFDA根据美国现有说明书内容和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研究证据而批准的。一个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可以获得如此全面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治疗适应证,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思考。 </FONT>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众所周知,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一起被归于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无绝对禁忌证,对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是长期以来CCB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此外,CCB类药物还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特别是在卒中预防方面的优势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充分认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2009年两项最新荟萃分析再次证实,CCB对卒中的预防作用优于安慰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第3代CCB的代表,已被多项大型研究一致证实可以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ALLHAT研究(随机对照)显示,与ACEI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将卒中风险显著减少了23%。在VALUE研究(世界最大的CCB和ARB头对头比较研究)中,与ARB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将卒中风险减少了15%。在ASCOT研究(欧洲最大的高血压研究)中,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利尿剂治疗相比,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将卒中风险显著降低了2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氨氯地平治疗在降压作用以外,还可带来11%的额外卒中获益,这可能与氨氯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其对中心动脉压的控制等降压质量方面的优势有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纵观氨氯地平相关临床研究,从针对冠心病患者的PREVENT研究(2000年),到针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IDNT研究(2003年)和针对血管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的CAMELOT研究(2004年),从ALLHAT研究冠心病亚组到ASCOT和ACCOMPLISH研究糖尿病亚组分析(随机双盲设计),作为第3代的真正分子长效CCB苯磺酸氨氯地平,在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防治方面均有充分的循证证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2006年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证明,在减少卒中事件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ACEI和ARB;而在冠心病事件预防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ARB,与ACEI相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一系列高血压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研究,证实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见证了高血压治疗理念的变迁与进步,为此次苯磺酸氨氯地平新适应证的获批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不同CCB心血管获益的探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与其他CCB类药物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独特的分子侧链使其具有半衰期长、降压平稳缓和、作用持久的特点,可更好地控制清晨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作用于L型Ca2+通道,同时还可以阻断N型Ca2+通道,在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同时不增加心率,而且还具有改善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证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荟萃研究指出,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各类CCB的获益不同。有关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研究均符合降低血压、减少冠心病的规律,而INSIHGT和ACTION 研究(随机双盲设计)显示,与利尿剂和安慰剂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虽然降低了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却增加了冠心病风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在中国和美国的药品说明书上,不同CCB的适应证也有明显不同。苯磺酸氨氯地平拥有在冠心病治疗方面充分的研究证据,使其成为拥有最全面冠心病适应证的CCB。<BR></SPA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