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align=center><STRONG>支气管哮喘禁忌</STRONG><STRONG>β</STRONG><STRONG>受体阻滞剂可能被改写</STRONG><STRONG></STRONG></H3>
<DIV align=left> 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产生支气管舒张作用缓解哮喘急性发作,而β受体阻滞剂在哮喘急性期使用可加重支气管收缩。目前前者仍是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之一,后者则被禁忌用于哮喘患者。2007版NAEPP和2008版GINA指南均提示,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单独用于治疗哮喘。 有报告表明,定量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与哮喘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2.6)和哮喘导致的濒死或死亡(比值比1.9)均相关。目前还有许多研究显示了β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的负面效应。</DIV>
<DIV align=left> 长期持续应用福莫特罗豚鼠的肺部β2受体密度明显降低(43%~77%,P<0.01)。纳多洛尔和卡地洛尔长期治疗使小鼠肺组织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显著增加(分别为719%和828%)。另有动物研究表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可减弱气道炎症。<BR> 临床试验显示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可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美国学者对10例轻度哮喘患者给予纳多洛尔,每周增加药物剂量一次,治疗9周后观察安全性和效果。结果显示大部分轻度哮喘患者对剂量渐增的纳多洛尔持续治疗耐受性良好,其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得到改善。验证了哮喘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9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提示,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可能使患者获益。<BR> 另外,用药安全性有研究提示,长期应用纳多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即使小剂量应用,也可能对沙丁胺醇急救治疗无反应,因为β2受体被持续占据和拮抗;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也有拮抗β2受体活性的作用,但在首剂使用时患者耐受性优于纳多洛尔,因此可能较安全;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选择性3型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如噻托溴铵)联用,理论上可阻止β受体阻滞剂的支气管收缩作用。<BR> 由于相关临床试验较少,已完成的试验中受试者例数也较少。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回答以下问题: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何种程度的哮喘;哪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最佳;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能否降低风险;与其他药物如噻托溴铵联合应用能否避免初始服药时肺功能的急剧下降。<BR> 如果上述问题能得到充分解答,以现有的理论依据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成功经验来看,β受体阻滞剂将成为治疗哮喘的一类新药,而不是禁忌用药。若果真如此,获益最大的也许是合并哮喘的慢性心衰患者。但目前的临床研究规模很小,结论不具有充分说服力。尚须大样本研究证实。<BR>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