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香港秋季呼吸研讨会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治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胸科Peter Barnes教授强调,由于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COPD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探索全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的热点,临床上应重视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在COPD早期治疗中的作用,以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P> Barnes教授介绍,CO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呼气时气体过度滞留肺中,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恶化、死亡风险增高等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估计,目前共有2.1亿名患者罹患COPD。在常用的COPD治疗药物中,支气管扩张剂已被视为COPD治疗的基石,包括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等。</P>
<P> 在2008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中,将COPD严重程度的分期按照肺功能分成4期:I期(轻度)、Ⅱ期(中度)、Ⅲ期(重度)、Ⅳ期(极重度)。作为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从轻度开始,即可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而一旦达到中度,即应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作为维持治疗。Barnes教授谈到,COPD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是导致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而抗胆碱能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迷走神经作用而缓解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因此抗胆碱能药物成为治疗COPD最有效的一类支气管扩张剂。目前很多比较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研究都表明,每天1次的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方面具有巨大优势。</P>
<P> Barnes教授特别强调了早期诊治的重要性。他说,随着病情逐步加重,COPD患者逐渐因呼吸困难而丧失活动能力,但在较早期常无呼吸困难,或只在运动后才有轻度呼吸困难的症状,这常常没有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导致肺功能已经很差时才进行治疗,因而延误了确诊和最佳的治疗时机。肺功能检查是目前诊断COPD的金标准,有助于发现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因此,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COPD的认识,才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早期治疗可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P>
<P> 长达4年的UPLIFT研究(噻托溴铵对肺功能的潜在长期影响)则为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早期干预带来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欧洲呼吸学会(ERS)第十九届年会上,UPLIFT研究数据的回顾性分析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Barnes教授介绍,分析数据显示,噻托溴铵应用于年龄较轻(≤50岁)的COPD患者,可显著减少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率,显著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一年龄较轻的患者人群中,与年龄配比平衡的对照组相比,噻托溴铵治疗4年可使肺功能下降率减少34%。这就证实了噻托溴铵用于较年轻COPD患者和COPD早期一线维持治疗药物的有效性。</P>
<P> Barnes教授最后指出,近十余年来,随着对COPD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包括新型支气管扩张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步伐都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早期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干预可以延缓COPD疾病进展。目前,一个新型的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一个由长效β受体激动剂与长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组成的复合制剂正在研发中,估计不久将会为COPD的早期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治疗选择。</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