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隔看待,实际上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着,并且有着互相的联系。</DIV>
<DIV>PK/PD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的时间-效应过程。PK/PD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依据不同抗菌药物PK/PD参数,即其抗菌活性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短、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者(如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三种,此种分类为不同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浓度依赖型及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如下:</DIV>
<DIV>一、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DIV>
<DIV>包括: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及甲硝唑等。</DIV>
<DIV>其特点为:①抑菌活性随药物的浓度升高而增强,当Cmax大于致病菌MIC的8-10倍时,抑菌活性最强。②有较显著的PAE。③血药浓度低于MIC时对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DIV>
<DIV>应用举例:氨基糖苷类日剂量1次使用与传统方案相比,疗效不变或有所加强而某些耳、肾毒性显著减少。</DIV>
<DIV>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DIV>
<DIV>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曲南、林可胺类、碳青酶烯类、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物等。</DIV>
<DIV>特点为:①当C超过对致病菌的MIC以后,其抑菌作用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有显著的增强,而与药物C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24小时的时间应维持在50%~60%以上。②仅有一定的PAE或没有PAE。③低于MIC的C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DIV>应用举例: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又显示较长的PAE,所以该类药物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