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癌痛最主要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这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而分别使用不同等级止痛药物的止痛方法。所谓三阶梯止痛法,就是由专业医生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的剧烈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再按照此选择不同的药物。<BR><BR> 轻度癌痛一般能忍受,患者日常生活和睡眠都不受影响,可以选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果发展到中度持续性疼痛,睡眠将受到干扰,食欲也有所减退,此时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将成为首选;而对重度,即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则需要使用以吗啡为代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制剂。<BR><BR> WHO对于癌痛治疗还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BR><BR> 原则一:口服给药。治疗应从最简单的剂量方案及创伤最小的止痛疗法开始;最好口服,如不能口服应考虑直肠或经皮下给药;不要采用安慰剂治疗癌症疼痛,用安慰剂并不能真正止痛,这对病人是残酷的。<BR><BR> 原则二:按时给药。即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用药,而不是按照需要给药。现在临床上常常使用缓释剂和控释剂。因此,在出现疼痛时再服药,便会有一段时间因达不到起效浓度而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使得疼痛控制不好。按时给药,可以保持体内稳定的药物浓度,使疼痛得到连续缓解。<BR><BR> 原则三:用药个体化。这是指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应当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来进行调整。每位患者对于止痛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止痛药物的剂量个体间差异也会很大。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剂量和最高剂量,只要能够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BR><BR> 原则四:严密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药物的副作用,观察评定药物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BR><BR> 在临床治疗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BR><BR> 1.癌症止痛不要用哌替啶(杜冷丁),因哌替啶的止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止痛时间只能维持2.5~3.5小时。该药在体内代谢为去甲哌替啶,它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癌症病人在大剂量使用此药后必然会造成积聚,出现中毒反应,可出现震颤、幻觉、抽搐、肌阵挛和癫痫发作等。因此,哌替啶只可用于短时的急性疼痛的止痛治疗。<BR><BR> 另外,长期使用二氢埃托菲可导致明显的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该药不能用于癌痛的常规治疗。<BR><BR> 2.不少病人和医生都担心使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BR><BR> 所谓成瘾是指精神依赖,这时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和不择手段地渴望得到药物,常常以损害身体和家庭幸福为代价而寻求药物。有一项对10,000名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癌症病人的调查表明,在这些病人中没有一位出现精神依赖。另一项对11,882位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仅有4位病人出现精神依赖。因此,医生及病人都不必顾虑成瘾问题。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生理依赖和耐受性是正常的药理学现象,不应影响药物的使用。<BR><BR> 此外,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止痛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等问题。<BR> <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