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新药前沿
药物治疗
关键字:
搜索栏目:
 首页 >> 合理用药 >> 新药前沿
李兰娟院士H7N9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作者: 时间:2013-06-06 点击:596 来源:网络来源
   5月23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111例h7n9流感病毒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的论文,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这是全球首次揭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单位以及第一作者单位,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为通讯作者。

  据了解,111例病例来自2013年3月至5月10日期间,浙江、上海,江苏、河南、安徽、北京、福建等7个省市的30家医院,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0例、上海公共卫生中心19例、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例,其余27家医院病例数均为7例以下。

  研究组首次对中国早期1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的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和自然病程等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及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111例病人的中位年龄为61岁,其中65岁以上的占42.3%,男性与女性比为2:1。有基础疾病的比例为61.3%。h7n9流感病例最为普遍的症状为发热(100%)及咳嗽(90.1%);同时有淋巴细胞减少症(88.3%),乳酸脱氢酶升高(82%)以及血小板减少(73%)等。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岁,有基础疾病,淋巴细胞少于1000/mm3,谷草转氨酶大于40u/l,磷酸肌酸激酶大于200u/l,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从起病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天,起病到病毒确诊的中位时间为8天。发病3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要低于3天以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提示要早期抗病毒治疗。

  研究组同时分析了此次h7n9病毒感染的自然病史,发现从起病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位时间为7天,从起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4天。绝大部分病人有严重并发症,其中并发肺炎(97.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1.2%),休克(26.1%),急性肾损伤(16.2%),横纹肌溶解(9.9%)。76.6%病人入住重症监护室, 58.6%的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20名病人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其中浙大一院为13名,17名病人使用人工肝治疗,浙大一院为16名。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人工肝治疗危重症h7n9流感病毒感染的适应症。截止到2013年5月10日,111例病人中,27%的病人死亡,同期浙大一院的病死率为12.5%,低于全国。

  这些数据证实,中国大陆早期h7n9流感病毒感染者发病迅速,且多为重症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室,早期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该论文的及时发表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正确识别h7n9流感病毒感染,认识其发病规律,建立规范的诊疗体系,以及对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一篇临床学者联手合作为中国及全球公共卫生作出重要贡献的论文。以科研实力证明我国自sars以来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有显著提高。

返回>>>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 版权所有@2008 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办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79号(310003)        Email:zhejiangyszk@163.com
建议浏览器IE6.0+ 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