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在由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启动的第三届“清华—杨森公共健康日”上指出,每年乙肝给中国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防控肝炎也成为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为此,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乙肝和丙肝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据卫生部数据显示,自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以来,中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北京和上海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起,两市的乙肝发病率总体上有所下降。另外,2004年3月、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分别制定了《慢性丙肝防治指南》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歧视,并保护他们的隐私,中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如此,人们对两种病毒性肝炎的关注度和认知度都不及艾滋病;而且,许多肝炎患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
“我们相信知识与意识是战胜疾病挑战的关键。”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指出,公众对防治乙肝、丙肝等疾病越了解,就越能战胜这些疾病,“这正是我们与杨森制药合作建立‘清华—杨森传染病联合研究中心’,并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合作推动‘公共健康日’的原因。”施一公表示,“公共健康日”和“清华—杨森传染病联合研究中心”提供了优秀的平台,是企业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推动中国公共健康事业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合作典范。“我们期待有更多引领创新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这一意义深远的合作中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