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博士与香港大学合作者在lancet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第一次确认在临床上出现对肺炎。有7例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需要使用呼吸机,其中3例尤为危重,需要借助体外膜式氧合的手段(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截止文章获接收时为止,有两位患者不幸离世,第三位依旧需要借助ecmo来维持生命。
通过对这14例患者的病毒荷载量进行全程分析,研究者发现,大多数使用神经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如达菲)的患者,其咽喉拭子的病毒荷载量会有下降,而且与临床好转相关。
但上文提及的三位病情危重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并未降低他们的病毒荷载量,研究者发现其中的病毒发生了一处基因突变,导致耐药的产生。这一突变在早前有关h7n9的研究中已获报道,不过,其临床相关性尚未明确。本项研究第一次明确了神经酰胺酶抑制剂抗性突变与临床耐药及较差预后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研究者在一位患者身上发现,在初始感染并服用抗病毒药物后,携带神经酰胺酶抑制剂药物耐药突变的病毒随即出现,这可能是使用达菲所致。这一现象令人忧虑:神经酰胺酶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催生耐药毒株的出现。
此外,研究者在一些患者的咽喉、血液、粪便及尿液中都发现病毒rna存在的痕迹,这可能由于患者吞咽了呼吸道分泌物所致,并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认h7n9经由呼吸道之外进行传播的可能。
研究者指出,病毒感染早期使用包括达菲在内的抗病毒措施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不过,他们还表示耐药毒株的出现需要引起关注,并在未来的流行预案中要加以严密监测。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