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针对接受dacomitini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期研究中,研究者证实在45名存在egfr外显子19或21敏感性突变的患者中,有75.6%的患者对治疗出现了部分反应。他们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18.2月,并且在1年时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6.5%。 基于ii期研究的数据,研究者设计了一个iii期临床随机开放式标签研究(archer 1050; nct01774721),旨在比较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将dacomitinib和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对上述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者共纳入了44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iiib/iv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且至少存在一个激活的egfr突变(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 m)。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外显子exon 20 t790m,也可以作为受试者纳入研究。同时,所纳入的受试者必须可经放射学定量评价疾病情况、ecog一般状态评分为0-1,并且既往没有接受过系统治疗。 研究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治疗方案为每日一次口服45mg dacomitinib,另一组的治疗方案为每日一次口服250mg吉非替尼。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采用独立放射学评价所得到的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经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总体生存率、第30个月时的总体生存率、最佳总体反应率、对治疗反应维持时间和治疗的安全性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研究者同时也评估了患者自我报道的相关预后指标如hrqol和与疾病或治疗相关的症状。并根据患者的种族不同(日本/中国大陆地区/其他东亚国家/非东亚)和egfr突变状态(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1l858r 突变)对其进行分层。 研究者采用意向治疗分析法对受试者人群进行分析,并且规定如果要确定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受试者其无进展生存期改善在50%及以上的话,则至少需要评估268例无进展生存期事件。在最后针对无进展生存期的分析中,如果单侧分层log-rank测试达到了显著差异(0.025代表显著水平)的话,则提示本研究结果存在阳性结果。研究者拟进行中间分析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是否需要提前终止研究。 原文标题:phase iii randomized, open label study (archer 1050) of firstline dacomitinib (d) versus gefitinib (g) for advanced (adv)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patients (p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ctivating mut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