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新药前沿
药物治疗
关键字:
搜索栏目:
 首页 >> 合理用药 >> 药物治疗
炎症标志物可评估 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作者:本站 时间:2010-11-29 点击:553 来源: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DIV align=left> 在置入冠脉支架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和支架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易感因素(特别是炎症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0,56(22): 1783]发表文章,对炎症标志物预测ISR与支架血栓的价值进行了综述。 </DIV> <DIV align=left>  文章指出,C反应蛋白(CRP)水平可预测裸金属支架(BMS)置入后ISR发生风险,但不能预测支架血栓形成风险;与之相反,CRP水平不能预测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ISR发生风险,但可预测支架血栓形成风险。 </DIV> <DIV align=left>  过敏反应可能与DES置入后晚期ISR和支架血栓形成有关,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最近有研究首次揭示,术前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较高可预测患者接受DES置入术后的临床转归,特别是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 </DIV>  对于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通过炎症标志物检测方法辨别ISR与支架内血栓形成高危个体可能是较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对于接受BMS置入的患者,应较早给予抗炎药物治疗以预防ISR,而对于接受DES置入的患者,最好应在药物释放完毕后给予抗过敏治疗。此外,应根据炎症标志物水平选择炎症细胞活化较强的患者给予抗炎治疗。
返回>>>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 版权所有@2008 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办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79号(310003)        Email:zhejiangyszk@163.com
建议浏览器IE6.0+ 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