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美国心脏学会(<A style="COLOR: blue" href="http://www.cmt.com.cn/Index/search/msg_key/AHA">AHA</A>)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科学声明,回顾了过去30年500余项关于<A style="COLOR: blue" href="http://www.cmt.com.cn/Index/search/msg_key/甘油三酯">甘油三酯</A>(TG)在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研究,并对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再次确认校正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TG仍对心血管转归具有显著预测价值。同时,声明提出了非空腹TG检测界值、强调了治疗性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并给出药物治疗建议,《循环周刊》特邀国内专家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P> <STRONG>Step 1 TG检测</STRONG></P>
<P> ●在每种体位下设定获取样本的标准化条件(如坐位5分钟等),以使TG检测变异性降至最低。</P>
<P> 富含TG的脂蛋白不易在血管内外弥散,体位从站位改为卧位导致血浆容量增加,会使TG测得值一过性降低(体位改变20~30分钟后及40分钟后TG检测值可分别降低12%及15%~20%,从站位改为坐位时上述改变分别为8%和10%)。</P>
<P> ●抽血前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P>
<P> 静脉压迫时间延长可使TG检测值升高10%~15%。</P>
<P> ●固定检测血清或血浆中TG水平。</P>
<P> 因血浆中不可扩散成分被相对稀释,导致含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血浆较血清样本TG检测值降低3%。</P>
<P> ●可以检测非空腹TG水平。</P>
<P> 每天仅有少部分时间为空腹状态,检测空腹TG水平可能会低估餐后TG水平;近期有观察性研究发现,非空腹TG水平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优于空腹TG水平。 </P>
<P> <SPAN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专家解析</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 依国情选择检测方法</STRONG></SPAN></P>
<P>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 鄢盛恺</P>
<P> 建议采用血清样本进行血脂检测,尽管研究表明非空腹TG水平可更好预测心血管风险,但仍建议禁食12 h后检测。</P>
<P> 由于抗凝剂可干扰一些方法(特别是涉及免疫反应)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或脂蛋白(a)[Lp(a)]等血脂项目,国内建议采用血清标本进行包括TG在内的常规血脂测定。</P>
<P> 为减少生物学变异等对血脂测定的影响,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建议受试者在2个月内分3次接受空腹血脂测定,每次至少间隔一周,并将测定结果取均值。以往测定TG也通常要求禁食12 h,但现有一些研究支持非空腹检测TG有利于高TG血症筛查。此种建议认为空腹只代表一天中一小段时间,可能低估餐后TG水平;就病理生理方面而言,餐后机体内含有丰富的膳食脂肪(如70~100 g),会影响饱和度参数,阻止肝脏清除血液中的乳糜微粒,促进巨噬细胞摄取、内化乳糜微粒。观察性研究已证实,与空腹相比,餐后TG水平能更好预测心血管风险。</P>
<P> 声明指出,在筛查时,只要受试者未摄入高脂饮食(如脂肪含量<15 g),非空腹TG检测即可满足需要,可免去传统空腹测定。然而,由于国内临床习惯将肝、肾功能检验及血脂等生化项目与血液学、免疫学等项目一同采血分析,而高TG水平对很多检验项目测定有影响,因此目前还是建议禁食12 h采血进行血脂测定,以减小影响。此外,血清游离甘油(FG)对TG测定结果的影响、TG测定方法学及标准化也应引起国内关注。对于TG测定,目前国内外要求不精密度[用变异系数(CV)表示]应不大于5%,不准确度(用偏差表示)应不大于±5%,总误差应不大于15%。</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