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个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正式落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该院胃及软组织外科主任王亚农教授出任中心主任。据悉,该中心将由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牵头,联合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以及影像中心的专家,组成一个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旨在倡导、明确规范诊疗,进一步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率和综合诊治水平,并为该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P>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并不高。在全国,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在上海,仅为十万分之零点八。同时,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经常磨擦的部位诸如足底等。正是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且部位隐蔽的两大特点,导致该病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I 期患者仅占20%,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了。中心主任王亚农教授表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的成立,将致力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针对时下,市民对于黑痣首先想到的处理是去美容院接受激光这一现象,王亚农教授建议,一旦发现痣的颜色呈现杂色、不对称且直径大于5 mm,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切勿盲目点痣,耽误病情,而应选择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不规范的治疗,影响治疗效果。</P>
<P> 谈及目前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状况,中心副主任朱蕙燕教授坦言,诸多医生在病灶切除范围大小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简单地认为,切除病灶的范围越广,患者今后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将会越低。朱蕙燕教授称,切除病灶的范围与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概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已经积累的1000多例患者的病历中,他们发现,切除范围大于2 cm小于3 cm,已经能够达到摘除病灶,控制病情的目的。盲目地扩大切除范围,带给患者的不是福音而是更大的创伤。</P>
<P> 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技术,是恶性黑色素瘤诊疗研究的重要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肿瘤医院共实施了52例清扫,淋巴结阳性率为23%。临床研究证实,只有前哨淋巴结阳性者,才需行淋巴清扫术。这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减轻了医保压力,同时使得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避免过度治疗。</P>
<P>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诊疗的优势,由外科医生依据《恶性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进行规范化的切除术,对于术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马上由放疗科、肿瘤内科及时跟进,实现一站式诊疗体系的无缝化诊疗,大大延长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据王亚农教授介绍,该中心除了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以外,还将依托中心的平台,加强与美国一流肿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实现诊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