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新药前沿
药物治疗
关键字:
搜索栏目:
 首页 >> 合理用药 >> 药物治疗
三七与土三七功效迥异
作者:网络来源 时间:2011-05-08 点击:460 来源:网络来源
<P>&nbsp;<A style="COLOR: blue" href="http://www.cmt.com.cn/Index/search/msg_key/三七">三七</A><SPAN style="DISPLAY: none">&nbsp;</SPAN></P> <P>  “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治疗。菊科的“<A style="COLOR: blue" href="http://www.cmt.com.cn/Index/search/msg_key/土三七">土三七</A>”和“三七”仅一字之差,却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会造成肝内小静脉内皮损伤,继而出现小静脉闭塞。</P> <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王吉耀教授等专家,联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进行了有关“土三七”的研究。在“土三七”引起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的血清中,他们检测到吡咯-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该结合物可作为血液检查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患者是否摄入含吡咯生物碱的物质。据悉,菊科“土三七”等多种中草药均含有吡咯生物碱。</P> <P>  该研究论文:“与服用土三七有关的肝窦阻塞综合征”发表于影响因子为7.818的国际著名杂志《肝脏病学》(J&nbsp;Hepatol)4月刊。该杂志同期以“编者按”形式对此项研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通过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在药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达到了新的水平。</P> <P>  据王吉耀教授介绍,多年前,她曾收治一位50多岁的农村女性患者,因服用家中种植的“土三七”泡酒4个月,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出现了黄疸、胸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类似“肝硬化”的症状。为了探寻“土三七”&nbsp;的致病之迷,王吉耀教授开始着手此项研究。</P> <P>  “三七”在我国的应用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其是名贵药材,因此出现了以“三七”命名的、与“三七”作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种。“土三七”还分为景天科及菊科,景天科无毒,而菊科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P> <P>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入肝脏的血流是肝动脉和门静脉,流出肝脏的血流经肝内中央静脉、肝静脉流到心脏。而食用菊科“土三七”会导致肝脏血窦中内皮细胞损伤,出去的小静脉由于内膜炎症纤维化闭塞,造成肝脏的血“只进不出”,引起门静脉压力增加,出现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此症缺少治疗方法,轻者可试用丹参,重者只能换肝、甚至死亡。</P> <P>  王吉耀教授还呼吁,我国草药种类繁多,在民间常有误服及中毒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健康教育,让老百姓知道哪些草药是应慎用或不用的。我国还应建立起由于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网站,并对所怀疑的草药进行分析,以告诫广大群众,进而预防避免发生肝损伤。</P>
返回>>>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 版权所有@2008 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办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79号(310003)        Email:zhejiangyszk@163.com
建议浏览器IE6.0+ 分辨率:1024*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