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治疗应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并综合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减少药物的用量,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P> 应根据血脂防治指南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确定降脂目标值。要强调降脂达标,避免“血脂越低越好”的片面观点。</P>
<P> 总体而言,调脂药物具有相当的安全性。但仍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过性肝损伤,表现为肝酶轻度升高。一般而言,这种现象多为自限性,可自行恢复。少数患者需要减药或停用。另外,肌痛伴肌酶升高虽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需及时停药并严密监测,避免发生横纹肌溶解甚至死亡。</P>
<P> 调脂药物常需长期服用,有的甚至终身服用。不同个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不同。一般服药l~2个月后应复查血脂、肝功、肾功及血尿酸等。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复查1次。若有明显肌痛或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上限3倍、肌酸磷激酶(CPK)高于正常上限5倍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血脂降至接近目标水平时,可适当减量。</P></FOUNDER-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