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9月初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揭晓的PURE(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中,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远远不够。
<P> CVD治疗被忽视</P>
<P> 相关统计表明,每年全世界大约有3500万人发生一次急性冠脉事件或脑血管事件,其中约有一半的事件发生于有血管疾病的人群。全世界患有常见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数可能已超过1亿,而且大多数CVD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的人群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以及他汀类药物有确切疗效,可显著减少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药物被广泛推荐用于有CVD或危险因素的患者。 </P>
<P> 然而,人们对目前社区中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使用这些药物的情况并不清楚,这些患者中有很多人在发生急性事件后多年不进行治疗。而且,现有可用的数据多来自高收入国家或参与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其研究结果可能并不能反映社区的实际情况。此外,许多患者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有限,目前几乎没有关于城市和农村人群二级预防药物使用差异的数据。PURE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评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CVD人群使用二级预防药物的情况,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ARBs,以及他汀类药物。</P>
<P> 药物使用贫富有差距</P>
<P> 2003年1月~2009年12月,PURE研究人员从3个高收入国家、7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3个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4个低收入国家的628个城市和农村社区共入选153996例35~70岁的受试者(其中5650例曾发生过冠心病事件,2292例曾发生过脑卒中)并使用标准化问卷评估CVD(冠心病或脑卒中)的发病率、疗效确切的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通过电话随访、家访或诊所就诊询问的方式完成。</P>
<P> 研究结果显示,CVD人群服用各类疗效确切的药物的比例很低,其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是25.3%,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是17.4%,服用ACE抑制剂或ARBs的人数只占19.5%。另外,仅有14.6%的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上述药物在高收入国家中的使用率最高(抗血小板药物:62.0%;β受体阻滞剂:40.0%;ACE抑制剂或ARBs:49.8%;他汀类药物:66.5%),在低收入国家中的使用率最低(分别只有8.8%、9.7%、5.2%和3.3%),使用率下降的幅度与国家经济水平下降的程度基本一致。 </P>
<P> 此外,高收入国家中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少,只有11.2%。相比之下,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该数值为45.1%,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为69.3%,而低收入国家的比例高达80.2%。城市社区中的药物使用率高于农村地区(抗血小板药物,28.7% vs. 21.3%;β受体阻滞剂,23.5% vs. 15.6%;ACE抑制剂或ARBs,22.8% vs. 15.5%;他汀类药物,19.9% vs. 11.6%;以上结果均有显著差异),最贫穷国家的变异最大。而且,国家层面的因素(如经济状况)对药物使用率的影响远远大于个人层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高血压或糖尿病状况。</P>
<P> 相关链接</P>
<P> 阿司匹林是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基石</P>
<P> 阿司匹林为上世纪的老药物,其药理作用明确,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一项对202000例患者进行的试验发现: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可以使发生心脏梗死的几率降低34%,脑卒中降低25%。这就为临床医生使用此药提供了科学根据。</P>
<P>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李小鹰教授指出,在各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阿司匹林的效价比是最高的。Marshall等2003年在BMJ发表文章,对阿司匹林、降压治疗、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进行了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每预防一例心脑血管事件,效价比最佳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对于5年冠心病风险大于等于10%的人群,每预防1例心脑血管事件的花费分别为:阿司匹林3500英镑,基本降压治疗(氟利尿+阿替洛尔)12500英镑,强化降压治疗(苄氟噻嗪+阿替洛尔+依那普利)18300英镑,他汀(辛伐他汀)61400英镑,氯吡格雷60000英镑。</P>
<P> 李小鹰教授介绍说,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有三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严格适应证;二是要严格使用剂量;三是要在服用阿司匹林同时注意保护胃黏膜,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虽然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但从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分析,每天的花费却是很少的,使用德国品质的拜阿司匹灵每天的费用也只需要0.5元人民币。</P>
<P>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多种阿司匹林肠溶片,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其产品品质不一,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2001年《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刊登了一项对6种市售阿司匹林肠溶衣片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比较的研究结果,以评价不同厂家产品的内在品质,结果显示,拜阿司匹灵在体外酸性环境中溶出率为零,在碱性环境下(模拟肠道)缓慢释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P>
<P> 尽管阿司匹林是目前公认的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基石,但在我国据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适于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使用率仅有10%,而且使用剂量严重不足。据估算,如高危人群中有80%的人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进行一、二级预防,我国每年会减少20万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故在国内符合适应证人群中大范围地使用此药,应予提倡。</P></FOUNDER-CONTENT><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