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有效他汀类治疗情况下,高危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疾病进展延缓,尤其是基线冠脉粥样斑块体积较大的患者。论文于5月3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saturn共纳入1039例每日接受24个月瑞舒伐他汀(40 mg)或阿托伐他汀(80 mg)治疗的冠脉疾病患者,并利用系列血管腔内超声对冠脉粥样斑块负荷[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pav)和总斑块体积(tav)]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幅度更大,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升高幅度更大。上述脂质特征变化与tav更大消退相关(p= 0.01),但与pav无关(p = 0.17)。瑞舒伐他汀引发的更大程度tav消退出现于糖尿病患者中。在女性以及ldl-c或hdl-c≥中位基线水平的患者中,瑞舒伐他汀可引发更为显著的pav降低。多变量分析显示,基线tav和pav较高均与tav和pav消退呈独立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