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血栓形成事件风险较高而出血事件风险较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无证据显示肝素治疗可使其获益。而当前许多指南推荐上述人群应用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因此研究作者指出,应对目前常规应用或选择性应用肝素治疗卒中的相关指南进行修订。论文5月2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
此项研究从对比肝素与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的5项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取个体患者数据。制定并评估预测卒中后14天内血栓形成事件(心梗、卒中、深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和出血性事件(症状性颅内或显著颅外出血)的统计模型。依据预测风险四分位数和随机效应荟萃分析的出血事件对患者进行分组,并计算“死亡或残疾”转归的绝对风险差异。
结果显示,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病学损伤增多;房颤患者卒中后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风险均升高。此外,伴有ct可见近期脑缺血性证据的患者血栓形成事件风险升高。在评估数据集中,预测血栓形成事件和出血性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0。无证据显示肝素治疗可升高净获益。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艾凯尔布(john w. eikelboom)博士表示,对此项研究结果的解读应持审慎态度,原因在于其制定的风险预测模型仅可轻度预测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早期数据令人鼓舞,以及颅内出血低风险的快速起效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均提示急性脑缺血在未来临床研究中依然前景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