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已有100余年,近年来,随着其临床用途越来越多及小剂量应用日益广泛,加之临床对不良反应监察措施的加强,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不良反应不断报道。通过回顾国内相关典型病例的文献报道,发现阿司匹林有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特殊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和药师不可忽视。</P>
<P>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患儿,男,11岁,因发热、头痛、咽痛服阿司匹林1片(500毫克),半小时后全身皮肤瘙痒,出现弥漫性红色丘疹,由面颈部渐波及全身,大者如鸡蛋,双眼红肿。5天后入院时全身遍布暗红色斑,直径3~8厘米,边缘清楚,红斑表皮松解,尼氏征阳性,部分表皮溃烂、剥脱、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双眼、口唇、龟头红肿糜烂。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既往发生过2次,均在感冒服用阿司匹林后。给予抗菌药、复方丹参液、维生素B和维生素C、抗过敏药治疗5天,好转出院。</P>
<P> 听力损害 3例患者,2女1男,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双耳耳鸣、呈高调音,安静环境中耳鸣加重,双耳中度感音性聋,停服阿司匹林,同服碳酸氢钠,耳鸣消除,听力恢复正常。</P>
<P> 心绞痛发作 患者,男,46岁,因发热服2片阿司匹林(共900毫克),即刻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胸闷、憋喘,伴恶心、大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心电图表明,V1~4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T波高耸,V6导联ST段下降,患者1年前服用阿司匹林有类似发作史,诊断为心绞痛发作。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吗啡等,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半个月后恢复正常。</P>
<P> 涎腺肿大 一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2日自觉涎腺区轻度胀痛不适,检查见腺体导管开口并无红肿,分泌物清亮,肿大的腺体松软、无压痛,白细胞未见升高;但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增加,诊断双侧腮腺肿大合并双侧颌下腺肿大,以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处理,3天后恢复正常。</P>
<P> 习惯性和成瘾性 患者,女,72岁,40年前因产后反复发作剧烈头痛,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起初仅在头痛发作时服用,每次0.3克,继后头痛发作频繁,用量逐渐增加,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0.6克,并长期服用,一旦停药,头痛即发作,40年来从未间断过服药。入院后给予抗炎、平喘及对症治疗,同时单盲法给予镇痛药布洛芬0.2克(告知病人是肠溶阿司匹林),每日3次,辅以谷维素、维生素B1,同时加强心理治疗,第2天患者即出现头痛、食欲不振、失眠、心情烦躁、焦虑、全身不适等戒断症状,气喘加剧,同时大声喊叫,有强烈觅药渴求,立即给予阿司匹林0.6克,2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诊断为药物性心理和生理依赖性,由于阿司匹林系非中枢神经系统性药物,无明显交叉替代性,故不易成功脱瘾。</P>
<P> 贫血 一患者54岁,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2克/天,80天后,自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乏力,检查血色素为4克/分升,停用阿司匹林并补铁2周后,症状减轻,逐渐消失,血色素升至10克/分升;再服阿司匹林又致上述症状,诊断为阿司匹林引起的缺铁性贫血。</P>
<P> 肝功能损害 患儿,女,5岁,因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每日分两次服,单服5天后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于肋下2.5厘米、中等度硬、伴触痛,检查SGPT >200U,乙型肝炎标志物2次均为阴性。经鉴别诊断为阿司匹林引起的中毒性肝炎。停药10天后,肝功能逐渐恢复。</P>
<P> 此外,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出现肢体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不良反应;妊娠后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毫克,每日两次)会引起羊水过少。</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