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何谓耐受性?
a:耐受性系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当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时,表现为机体对药物同一剂量的反应减弱,为获得与原来相等的效应,需要加大药物剂量。已产生耐受性的机体在停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此时,若再次给药,尤其是应用停药前的剂量,患者可能会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机体对药物各种作用产生耐受性程度不同。如吗啡成瘾者对该药镇痛、欣快感等作用产生明显耐受时,便秘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且基本未变。因此,吗啡成瘾者为提高欣快感而加大剂量时会引致严重便秘。
q2:如何防止耐受性的发生?
a:间歇用药 用药一段时间,停药一段时间。例如,硝酸酯类药物连续应用数天即开始产生耐受性,2~3周后达高峰,继续增加剂量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宜停用10天左右后再用。停药时可改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交替用药 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减弱药效,宜短程间断应用,也可采用化学结构不同的镇静催眠药交替应用;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间可能有交叉耐受性,一般不交替应用。
联合用药 肼屈嗪降压同时伴交感神经兴奋,产生继发于增加心血排出量和液体潴留的快速耐受性,减弱降压效应。肼屈嗪和普萘洛尔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合用时,后者可降低前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增强降压效应,减轻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