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新闻
国外药闻
国内药闻
省内药闻
会议动态
十周年庆典
关键字:
搜索栏目:
 首页 >> 药事新闻 >> 国内药闻
爱国卫生运动简报(第四期)
作者:网络来源 时间:2009-09-08 点击:634 来源:卫生部网站
<TABLE width="10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爱国卫生运动简报(第四期) <TR> <TD align=middle>&nbsp;&nbsp;&nbsp; </TD></TR> <TR> <TD> <HR width="80%"> </TD></TR> <TR> <TD bgColor=#eeeeee align=middl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nbsp;&nbsp;&nbsp;&nbsp;www.moh.gov.cn&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09-09-07 </TD></TR> <TR> <TD vAlign=top><FONT id=zoom> <DIV> <DIV align=center><STRONG></STRONG>&nbsp;</DIV> <DIV align=center><STRONG>爱国卫生运动简报</STRONG></DIV> <DIV align=center>&nbsp;</DIV> <DIV align=center>(第四期)</DIV> <DIV align=center>&nbsp;</DIV> <DIV>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9年8月25日</DIV></DIV> <DIV align=center>&nbsp;</DIV> <DIV align=center>陈竺部长出席长春国家卫生城市市长论坛并讲话&nbsp;</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为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工作,继续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动员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卫生文明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卫生部和全国爱卫办7月22-23日在长春市举行“首届国家卫生城市市长论坛”。卫生部部长、全国爱卫会副主任陈竺出席会议并讲话。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以下简称“创卫”),是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是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构建健康、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创卫”活动,促进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防范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动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近年来,在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同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20年来,“创卫”工作在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整治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还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移风易俗,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病保健能力,也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促进了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了城镇居民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进而推动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陈竺说,“创卫”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推动了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工作力度,改善了工作、生活条件;加速了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建设步伐;改善了环境卫生面貌,强化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加快了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推广了数字城管等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拉动内需,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还可以影响人、感化人,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改变,从而提高人们的文明卫生素质,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陈竺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活方式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正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加强锻炼、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保持愉快心情,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这是爱国卫生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陈竺说,近年来,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城市数量逐年增加,命名数量也是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全国爱卫会已经命名了108个国家卫生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6;28个国家卫生区;377个国家卫生县(镇),约占全国县(镇)的1.8 % 。这既是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创卫”是一个不断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已被命名的“国家卫生城市”,不等于永远就是国家卫生城市,要继续努力,使城市各项工作符合修订后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全国爱卫办将不定期到各地抽查,定期复核,不符合要求的城市将被通报,甚至摘掉国家卫生城市的牌子。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陈竺指出,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建设健康城镇的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开展了建设健康城镇的活动。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为我国建设健康城市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建设健康城市工作,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促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实现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工作成果,也丰富和深化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为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在“创卫”基础上,稳步、积极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区、镇)工作的探索。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陈竺强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工作,进而建设健康城市、区(镇)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要本着“为民创卫、依法创卫、科学创卫、和谐创卫”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要深化“创卫”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围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以提高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和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城市发展更加协调。 </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马俊清,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全国爱卫会部分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办及67个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县城)的共约26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市、区、县、镇人民政府主管领导40多位。长春等20个市、区、镇(县城)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DIV> <DIV align=left>&nbsp;</DIV> <DIV align=center>全国爱卫办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所反应问题</DIV> <DIV align=center>&nbsp;</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近期,全国爱卫办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学苑小区早市扰民和青海省西宁市砖厂路市场脏乱差的问题。全国爱卫办及时将来信分别转吉林省爱卫办和青海省爱卫办,并督促其尽快核实处理。</DIV> <DIV>&nbsp;&nbsp;&nbsp; 四平市和西宁市对此高度重视,分别对群众来信中反应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并提出了具体处理意见。四平市决定关闭学苑小区非法早市,疏导安排早市内商户进入正规市场经营。西宁市按照历史问题历史对待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将经营户分流到附近其他市场中,在南川西路邮政巷划定一片区域安置砖厂路市场经营户,并积极做好市场各经营户和周边群众的思想工作。至此,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DIV> <DIV>&nbsp;</DIV> <DIV align=center>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执行情况</DIV> <DIV>&nbsp;&nbsp;&nbsp; 截止2009年6月30日,北京、江苏完成了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全部项目任务;江西、山东、广东、河南、山西、海南、云南、广西、吉林、浙江、福建、甘肃、青海、兵团项目任务完成率在30%以上;河北、内蒙、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宁夏任务完成率在10-30%之间;湖北项目任务完成率为6.57%,辽宁完成了部分招标采购工作,天津、贵州尚未启动招标采购工作。天津、河北、浙江、海南的中央经费尚未下拨到县;江苏今年省级农村改厕经费投入为31375万;省级项目配套经费内蒙1744万、广西1160万、江西875万、辽宁850万、青海507.6万、海南500万、贵州500万、广东398万、湖南300万、吉林300万、天津210万、重庆100万、河南30万、浙江7.5万。除广东、重庆未举办项目启动会,其他省份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大部分省份落实了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培训、督导和健康教育。河北、辽宁、广西、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四川、宁夏能够严格按照全国爱卫办要求上报本省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执行进度等。目前,贵州、西藏尚未上报项目实施方案和到村任务分配表,黑龙江、西藏、陕西、新疆尚未上报项目执行进度。 </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DIV> <DIV align=center>江西省积极推进农村清洁工程</DIV> <DIV align=left>&nbsp;&nbsp;&nbsp; 江西省委、省政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为目标,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积极推进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DIV> <DIV>&nbsp;&nbsp; 日前,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鹰潭市召开。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作了重要批示,省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出席会议并做工作部署。会议确定了江西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村级垃圾处理为主阵地,以规划主导、政策引导、科技指导为手段,以政府组织、农民主体、社会共建为推进方式,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基本要求,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每年在5万个左右自然村和500个左右集镇探索建立适合省情、农情的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使全省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方式的建立,实现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至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此次会议拉开了江西省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序幕。</DIV></FONT></TD></TR></TBODY></TABLE>
返回>>>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 版权所有@2008 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办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79号(310003)        Email:zhejiangyszk@163.com
建议浏览器IE6.0+ 分辨率:1024*768以上